查看原文
其他

新思想指引新征程·智库声音②|大国良师要有大格局、大境界和大智慧


作为国家教育智库,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按照教育部党组“新、高、实、深”的要求和“转时态、转语态、转状态、转心态”的方法,聚焦主责主业,发挥学术优势,专门组织专家学者撰写了一系列理论文章,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学习阐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恰逢第34个教师节,全国教育大会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大会对教育改革发展做出了科学的顶层设计和周密的部署安排,提出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工作目标,明确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荀子·大略》:“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

关于教育事业中教师这一人的要素,大会传递了两个方面的基本信息,一方面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教师承担“三传播”、“三塑造”的时代重任;要有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的职业信条,要有执着于教书育人、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另一方面是各级党委和政府需要如何,对此先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已经进行了全面部署。那么作为堪当国之大任、党之大计的人民教师,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大国良师要有大国良师的样。

大国良师要有为师的大格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新时期,堪当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这一伟大历史使命的完成需要教师们拥有大格局。一是教师要胸怀祖国、心系人民。大会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教育。教师从事的工作绝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看似重复的日常、繁琐工作中,教师需要胸怀祖国,时刻提醒自己社会发展的需求,时刻谨记祖国强大的责任,时刻不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二是教师既要立足当下,也要着眼未来。教育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教师是为未来培养接班人,因此必须着眼未来,着眼未来的形势变化、着眼未来的挑战要求,使学生具备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责任和实践素养。三是教师既要扎根中国大地,也要放眼世界。大会提出要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同时,中国要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真正从教育大国走向教育强国,需要教师们放眼全球,把握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以培养学生适应全球化和国际化的素养。

大国良师要有从教的大境界。全教会提出在人才培养上要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等六个方面下功夫。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大境界。一是要大师无类。这是作为一名教师的基点和起点。教师对自己学生的关怀和爱护是没有差异,没有盲区,没有被遗忘的死角的,不管面对怎样背景、怎样个性、怎样成绩、怎样特点的学生。二是要大爱无我。“爱无我,终成大我;利他之心,终成大器”。三是要大道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为而不争。静则恬淡无为,动则随顺天然。为人师表者,让清静住心灵,唤回返璞归真的自我。从顺其自然恰到好处中获取永久的成功。

大国良师要有育人的大智慧。教师承载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教师从事的与人打交道的事业,是一个生命去影响另一个生命,这就要求教师在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要拥有大智慧。一是要有童心。拥有童心,教师才会真正走进学生,真正读懂学生,真正了解学生,才会有教育的纯真、高尚和伟大,才会有真正的教育发生。二是要有爱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教师必定要有爱心,真心地爱教育这份事业,爱学生这个群体,爱教学这项工作。三是要有平常心。平常心就是对教书育人的执着、对教育的热爱和坚守,拒绝功利,远离浮躁,拥有一种积极向上、阳光正面的心态、宽阔的胸怀和开放的视野,才能真正达到百年树人的终极目标。

(作者 李新翠  系中国教科院教师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